2023年09月18日 來源:經濟日報客戶端
9月17日在京召開的“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氫能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”上,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編寫的《國際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3》(簡稱《報告》)正式發布。《報告》顯示,2022年是全球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的“元年”,世界各國熱情高漲,全球氫能領域的直接投資達到了2500億美元。
當前,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大力布局下,全球氫能市場規模正加速擴大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21年底,全球約有500個氫能項目,其中約120個在建綠氫項目。以綠氫為代表的“低碳制氫”取代傳統能源制氫的速度正在加快。
《報告》指出,截至2022年12月,全球新增電解水制氫裝機量約0.9GW,累計裝機量約1.4GW,為2021年的2.8倍,其中,中國和歐洲分別貢獻了總裝機量的約40%和30%。預計到2023年全球新增電解水制氫裝機量和累計裝機量將分別達到4.1GW和5.5GW,較2022年分別實現455%和393%的增幅。
目前,全球已公布的綠氫項目數量約680個,規劃裝機量累計超過460GW,氫能作為支撐未來能源轉型和經濟發展的“綠色石油”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。根據《報告》,在凈零排放場景下,2030年全球電解水制氫裝機量將達到720GW。《報告》還顯示,預計在10年內,電解水制氫綜合成本將下降50%以上。
在國內,氫能產業發展頂層設計也日漸完善,各省、市、區因地制宜,搶抓發展機遇,積極規劃布局氫能產業。目前,我國各省市到2025年的氫能規劃產值總額已接近萬億元,巨大市場潛力下的規模效應,將是我國氫能產業迅速發展的基礎。《報告》預計,未來10年將是我國氫能產業“黃金發展期”。
綠氫也是國內氫能發展的重點。截至2022年,全國已建成和規劃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達410萬t/a,2022年全年電解水制氫項目約52個,其中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21個,占比約為40%。《報告》預計,到2030年,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新建投資規模將達到3750億元,綠氫產能接近副產氫。
隨著產業技術快速發展,逐步明確氫的能源屬性,氫能應用從化工原料向交通、建筑及能源領域快速滲透,未來氫能技術將有望在氫冶金、綠氫化工、氫儲能等領域得到全面應用。隨著應用的推廣,氫能需求也將逐漸擴大,《報告》預計,到2050年,全球氫能需求較2022年將增長10倍。
在交通領域,燃料電池的應用已成為氫能應用推廣的“先導領域”。《報告》顯示,當前,燃料電池在能量效率、功率密度、低溫啟動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,新一輪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浪潮正在迫近。截至2022年底,全球已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72000余輛,集中于歐盟、東亞和北美市場,氫能船舶和無人機等技術的研發試驗工作也在快速推進。
在交通應用快速推廣的帶動下,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也不斷席卷全球。根據《報告》,截至2022年底,全球共建成加氫站1024座,主要分布于中國、日本、德國、美國和韓國,站內電解水制氫技術在歐洲加氫站得到廣泛采用。根據各國發展戰略預測,到2030年全球加氫站數量將超過4500座,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形成多元化、網絡化的氫能基礎設施體系。(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)